日前環保署宣布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辦千里淨灘活動,署長李應元表示將提供各縣市公布可使用的海灘共1000公里,讓社會大眾認養淨灘。以每人10公尺為認養基礎,大公司可認養100公尺或1公里,預計號召10萬人參與。如果此舉成真,將是一項浪費人民納稅錢的大拜拜式活動,不但無法解決海洋垃圾問題,10萬名民眾移動到海邊更須耗費大量碳足跡,因為活動過程必須外食,將製造更多垃圾。環保署應該三思。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根據環保署統計,全台有102處瀕海垃圾掩埋場。這些掩埋場長年受到海水淘空底座,以及颱風、強降雨沖刷,造成臨海坡面垃圾裸露,多年來不知有多少垃圾被強風、海浪捲進海裡。過去有環保團體及立委質疑過這些海灘垃圾的來源,根本就是來自垃圾掩埋場沖刷入海的垃圾。在立委凍結預算的壓力下,環保署曾經於103年作出「陸源汙染造成海洋垃圾之因應對策」的報告,僅指出海岸廢棄物來源主要為「海岸遊憩與生活廢棄物」,占77%,其中多少來自沒公德心的海灘遊客,多少來自海岸垃圾掩埋場,多少來自城市排水系統,我們不得而知。根據國外環保團體估計,全球每年有800萬公噸塑膠進入海洋,等於每分鐘倒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到海裡,到2030年排入海洋的塑膠量將加倍;到了2050年再加倍。按照這個速度下去,估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重量將超過11億2400萬噸,比所有海洋魚類加起來還重。這些垃圾順著洋流可以漂到很遠的地方,例如距離台灣6674公里的中途島上,就發現不少來自台灣的寶特瓶與打火機,這些塑膠廢棄物被信天翁、海龜、海豚等生物誤食後,就永久留在牠們胃中,直到脹死。近年來,有關地球日的「節慶式活動」究竟能有多少環境貢獻?或能夠激發多少有益的環境政策?希望環保署在消費地球日之前,能多認識其內涵,而不是只關注「人數」、「公里數」等數字的表象。環保署如果真的關心海洋和海岸垃圾,應該盡快弄清楚陸域垃圾進入海洋的原因,並提出防治方案,不是只著眼於一次性的公關活動,否則淨灘行動將永無止境。(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、高思齊為基金會研究員)(中國時報)
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-
#KEY_LIST_START#
- 甜心百家樂 #KEY_LIST_END#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});
}
留言列表